家校共建,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2016-11-09  点击:[6596]  作者:ggqx04

家校共建,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今天,我参加了区组织的家校共建师资培训,来是怀揣着心里和各位班主任老师的疑惑,不然,今天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班主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个幸苦的差事。拥有着庞大的人脉网——领导,同事,学生,家长,每天总有忙不完的琐碎事。在这里面,最微妙的关系就是和家长的关系了,时常总是看到有些班主任游移在这尴尬的边缘,徘徊,彷徨。上午肖老师的讲座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的心田,绽放了温馨的花朵。他所讲解的是《如何有效促进家校合作》,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以家长为主体,学校为辅。

   首先,家长和老师是亲密的同志。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我们应该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站在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上,解决问题,实现合作共赢。家长在有些方面不太专业,应该及时请教老师,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其次,老师应重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区别男生和女生有不同的管教方法,学校也应有一个青春期发育统计数据,更好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再者,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有诚意,诚意才能拉近交流者的距离。作为老师要对我们要对学生真正的关心,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更加详尽的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比如说,孩子在家里作业的完成情况,用了多长时间,在家里是怎么玩的,都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长等等。了解的信息对加深了解学生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你对孩子有真正的兴趣。用我们的真诚赢的家长的真诚。

   另外,教师也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为了方便随时的沟通,最好的是建立家长学校。那么教师可以对家长进行教育知识的培训,推荐好书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共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成立家长委员会,不定期的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在心理上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班里有些差生,主动学习意识差,经常不记得家庭作业。我建议家长不要以训斥、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去做,而应掌握一定的方法,重视兴趣的培养,让它们能够自觉的去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试着转换一下方式。

    最后,注意沟通方式。老师千万不要把家访变成了告状会,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交流问题。因为用适合对方的方式解决问题,对方才更容易接受。让家长相信你是为了孩子好,让孩子真心你的家访。我们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交流的,而不是单纯的告状。同时,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

总之,教育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只有家长和老师通力合作,才能为孩子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供稿人: 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