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民俗 >> 世像风俗 

第四节 诞日
  在我国古代传宗接代是婚姻的二大任务,人丁兴旺是家族的一大心愿。合婚考察了婚姻在传宗接代等方面的可能性,而在男,育女则到了传宗接代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之时。古代民间生活水准低下,医疗卫生也相当落后情况,把媳妇娶进门却可能怀不上孩子,怀上孩子后也有可能流产难产,肚里的孩子不知是龙是虫是祸水是福星,孩子出生后容易多病甚至夭折,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生育有一种特殊的敬畏之情。相应也使得人们对受孕、生产以及孩子的取名都非常的讲究。
(一)孕育时期
出生有一个时间的限制,那就是从生育以前祈求子息起,到生育以后一年之内为止。
1.祈子
  每年正月初四日之后做"外妈"的要拣好日期送灯给外孙。要是女子出嫁未生子女,娘家送灯必要按着规例以求子息来临。
  第一年.观音送子灯--相传观音乃送子之佛。
  第二年 桔子灯--"桔"与"吉"同音有吉子来临之意。
  第三年 孩子坐盆灯--小孩临盆之意。
  第四年 芋头灯--子孙贱如芋头蔓延之意。
  第五年 花盆灯--旧盆不易繁殖,换个新盆之意。
  这几种灯都要挑在红纸捆在的甘蔗杆上,新娘收着,就排在卧房床前。那一年生了孩子,下一年送灯就不必按着规例了,如果五年还没有孩子,重新再由第一年观音送子灯送起。此外第一年送灯,另有四件吉利物品。
  第一件 瓜子--指多子之意。
  第二件 炒米--闽音与"且喜"同。
  第三件 桔子--"桔"与"吉"同。
  第四件 豆腐蛎--闽音与"斗有弟"相同。"斗有弟"指示和人家比赛,看看谁的小孩多的意思。
  送灯求子是娘家为新娘祈求的,宗族之内也有为新娘求子的规例。前章说过每年正月十五日到二十八日,宗祠内各支轮流"伴夜",拜祭祖宗。祀毕每家凡有青年妇女,女分赠熟鸡蛋一个,蛋壳凿一小孔,插进一枝油菜花。花是代表孩子之意,妇女们吃蛋戴花之后,据说就可以怀孕育子。如果新娘长久没有儿子,那就自己出马向神祈求。而所向的神是"娘奶陈夫人",地点在娘奶庙,祈神方法是插花,俗称"请花"。相传八月十五日乃"陈夫人"生辰的日期,乡内未有子息的妇女都络绎不绝地到娘奶庙烧香。先是她们预制花朵带人庙内,等焚香膜拜的时候,就插花朵于神像前的香炉之上,于是虔心祷告祈神送子,少顷取原花戴在髻上归家。"请花"仍不怀孕者,那是祈求不虔心下次可以再请。

2.怀孕
  妇女在怀孕的期间内凡事都特别谨慎,以防流产。因为流 产是一件不名誉之事,他们以为这是受神明或祖宗的责罚。孕期内必须履行许多禁忌(Taboo),试举数例:第一,孕妇禁出门户,因怕碰着邪鳅,投胎作祟,同时也怕"忌胎",伤害他人的儿子。
  第二孕妇须禁勿观剧,因怕剧中花脸人物,深印脑际,将来产下花脸孩童。第三待到腹部高胀之时,孕妇不应提及动物之名,例如"狗儿"、"鼠儿"之类。比如说"狗儿"一词旧时说法,将来所产的孩子会得着"衰狗症"的病。第四,孕妇也禁勿与人打骂。因怕仇人说出咒诅言语,好像"死仔"、"堕胎"之类。"死仔"指生下死的孩子。"堕胎"即是流产。

3.生产
  产妇将要临盆之时,家内人就开始张罗一切。产房门首,贴一张红红条,内写:"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卧床帐上也贴一张道士符,目的都是在于驱逐邪煞。房内用具不许妄动,恐怕触犯土地神,不利于婴孩。产妇临盆时必请稳婆,俗称"接生婆"或"拾仔奶"。接生婆任务是帮助孕妇分娩,分娩后她又照顾并清,理婴孩。产下男孩全家欢乐;产下女孩小康之家还不至有何举动,贫寒之家则送到"育婴堂"去,或乞人为童养媳,甚至也有活活处死,这就是所谓溺女。是一种不人道的表现……
  分娩前又有请神的风俗,所请者乃是临水夫人。夫人全身神像从庙中请到产妇房内以求其保护,产妇日夜焚香燃烛,供奉祷祝,遇着妇人难产,家内人则不断地在神前恳求哀告。如果危险期过去,生下又是男孩,家里人就得备办酒席敬谢娘奶,并请神像"回銮"。"回銮"指奉神像到神庙里去。旧时生女孩只有"回銮"一般不办酒席。

4.三旦
  无论是生男生女,分娩之后,家里人就预备寿面或糖粥,分给邻里亲属,这叫做"落身梅",无非表示孩子已平安坠地,并且抱在床上喂乳的意思。同时也派人送到外族戚属,尤其是产妇的娘家,这叫做"报喜"。娘家得喜信之后,就当预备布衫、裤子、褓裙、尿布、鸡蛋、米面等物送去,妇家一起收下,第二日也买些光饼、猪肉等物品,回敬娘家,俗叫做"回饼"。戚属邻里朋友等,各有赠品,有送糖果、咸蛋的,有送鱼肉、糯米的,也有送布料、衣帽的,五光十色,应有尽有。如所生为男子,礼物拜帖上,就写"充闾之敬",或"弄璋之敬"。如生女子,则写"门楣之敬"或"弄瓦之敬"。三旦送礼,则写"浴麟之敬",或"汤饼之敬"。
  孩子生下三日,谓之三且。此日必请稳婆前来给孩子洗澡,俗叫做"洗三旦",或称为"汤饼会"。洗澡的方法,先预备一盆温暖的水,加入艾草、鸡蛋,蛋壳打破,取出蛋黄,向孩子周身摩擦,擦后方才下水施洗。洗毕,必抱孩儿向天祝拜。书香之家,做父亲的人就在三旦时给孩子取个乳名。富厚之家还有设酒席宴客的举动。三日不可忘之事,就是煮熟糯米供奉保护孩子的陈夫人。小孩生下十四天,叫做"开冲",务须到奶奶庙去烧"开冲纸",纸上印着"禁冲"两个字……

5.满月

  小孩生下一个月叫做满月。孩子满月期届,亲戚朋友都纷纷地送来礼物庆贺,称为"弥月之敬"。特别是新做外祖母的,务必制造各种各式衣服帽袜等送给外孙。产妇之家需办一席丰厚的酒筵宴请外祖母,俗谓之"请外妈"。丰厚之家甚至中产之家都在满月时大开筵宴,款待族内耆老,亲房亲属,并族外亲属,这叫做"办满月"。"办满月"是男孩子的特别权利,生了女孩却是冷冷清清,没有如此热闹,有时家道富足未有男孩,头胎女孩也稍微庆贺一下。满月时又须献酒食于临水夫人之前以致感谢。

6.洁月

  孩子生下满了四个月叫做"洁月"。平常人家多半没有什么
举动,富有之家则设席宴客又是一番热闹。送礼者都称为"洁月
之敬"。做外妈的送来很多衣服礼物,当中最要紧的是一辆给孩于坐玩的"轿车"。
洁月有一段礼节颇饶兴趣。先是在"公婆妈"龛前排下一席
酒肴,席旁安置外妈所送采的轿车。孩子坐在轿车之内,俗谓之
"坐轿车"。家里选一老年妇女捏着一双筷子向桌上各碟菜肴一
摆,继之就摆到小孩口上这叫做"开荤"……

7.周岁

  孩子生下一年满一周岁俗称做啐。外祖母又备办衣衫鞋袜、食物、银器、玩物等送给外孙,叫做"啐礼:。中有一件不可缺的东西,就是"企车"。"企车"是表示孩子能够站立。富家又是大吹大擂地设筵庆贺。平常人家,只略备碗菜款待乡亲外戚。
  周岁日有一礼节,俗称"抓啐"是置小孩于一个圆形竹器,里面四周排着许多东西。诸如笔、墨、纸、砚、印、戈、矢、洋枪、银元、厘顶、筷子、红蛋、花生米之类。如果抓者是女孩,那些东西就改换尺、针、线、珠、玉、粉、头、梳、镜台、食品、玩具之类。这些东西命孩子选择,以三次为限。他或她抓了三件东西,家里就按这三件东西的性质,,来断定他或她是智是愚是廉是贪,好像他或她将来的兴趣或趋向,都是在这一刹那间决定的……有一些惟心色彩?
8.办喜
  每年五月端午节的时候,民间还有"办喜"风俗,乃是此族贺喜事的特别习惯。"办喜"乃按各房分分别实行。在这一房内,从去年端午节后一日起,至今年端午日止凡生儿子或娶媳妇之家,必须合办酒席,敦请本房斗龙舟的赛手。赛手们吃完喜酒才肯出发摆布,努力和别房族人竞斗龙舟。
9.挂灯
  每年正月各房伴夜祠祭之时有"添灯"之例。"添灯"乃是生了一个儿子,家里人交给宗祠喜金一角,制个红纸花灯,挂在宗祠之内大厅上。祭祀宴饮之时,燃上红烛,光耀夺目灯数多寡,则按本年喜事多寡,生女子不计在内,因女子以后不是族人,长大必须嫁给外族。如果此房喜事多灯数也多,灯数多又表示这一房的荣耀。"灯"字闽音与"丁"字同,所以"添灯"即是"添丁"之意。
(二)幼童时期
  一个孩子自出生至周岁,家里人亲属戚属给他庆祝,实行许多仪节,他自己却是茫无所知。小孩幼弱非赖家庭不能生存。到了能够行走之后,感觉渐灵知识渐开,而社交范围也渐渐扩充。这一段童年叙述大约从三岁起,到十六岁成年期止。从此中详细观察,一人从出生他的地位如何变迁,他的关系如何扩大,从父母和家庭至宗族和外族。
1.断乳
  孩子长成大约两三岁的光景,他的母亲因生了小的弟妹,或是让他吃米饭,就把他吃乳的习惯打断。小孩自己当然不愿断乳,时常抓着母亲乳头,做母亲的没有法子,只得暗地把些姜汁涂抹乳部,小孩吃着觉有辣味未免痛哭流涕,经过数次试验,也就放弃吃乳的习惯了。
  断乳显然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阶段。断乳前期母子关系十分密切,不论吃睡玩游,终日都紧跟着母亲,母亲工作时,也把他负在背上。断乳之后饮食不必赖母亲身上供给,母子关系渐渐放松,又因和同辈小孩游玩发生兴趣之故,常和母亲间隔。这么一采孩子渐渐离开完全依赖的生活了。小孩的母亲回到她的娘家时,或她姊妹家时,就把幼儿带去。因此小孩又认识了族外的戚属,戚属也知道了他的社交范围又扩大一层。如果幼儿是长子,他第一次到外祖母家时还有特别礼物。
2."过关"
  乡间小孩死亡极多,未成年而死者为数不少。村民皆以此归罪于邪煞作祟。厌禳之法莫如"过关"。"过关"一词,乃指道士为小孩作法越过关煞以免死亡的意思。每个男孩子在一、三、六、九诸岁的周日,都逢关煞,必请道士作"过关"法。十六岁时又过最后的一个成人关。平日得病发疯,"过关"也是最好的治疗法。
3."收惊"
  所谓"收惊"里面,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小孩到了五六岁以后,便可自己出门游玩回来时往往疯狂发作,家里就以为他在外面受着凉,致把魂魄撒撒去,所以得病。
  治疗之法莫若"收惊",收惊法有多种--比如陈夫人收惊法。小孩受惊,母氏量米一杯,用布包之,采到娘奶神像前,恳求祷告,双手捏着米杯,频频摇动,口里唱着:"夭灵灵,地灵灵,收惊娘奶第一灵,乞猫惊,乞犬惊,乞鸡惊,乞鸟惊,乞墙惊,乞壁惊,我悌都不惊。"唱毕,开布祝米,觉有低浅,添米使满盏,包而复摇,也和前面一样再唱一遍,唱毕又开布添米,一直到达杯中米紧满,添无可添之时为止,那小孩的惊又收回来了……
  母亲呼喊收惊法。小孩的母亲问明孩子游玩的地点,拿着孩子的外衣一件镜一个,采到原地用手向地上连拍三下,口里念着:某某不要惊,赶快跟着依嬷回去。然后从地上拣了石头一个,带回,一路上狠命地呼喊着,某某回来,某某回来,到家后,把镜子、外衣和石头都放在孩子床上,据说这样的惊也收了。此种"收惊"又谓"喊惊"。
4.入学
  孩子长成七八岁的光景,就送到私塾去读书识字,入学之初,由做父母的带他到学馆里去拜谒教师,又由教师带他到孔子像前焚香膜拜,这叫做"拜谒万世师表"。孩子入学以后交朋结友,生活方式又扩充一层,家庭环境之外,又有学校环境。无论其数年辍学,抑是终身读书,他这时所交的朋友,往往最亲密知已,一生往来感情坚固,如为异姓,将来常订为儿女亲家。入学时期也是男女分离时期,家里兄弟入学,姊妹们学习针线女红。以是男女此时渐形间隔,到婚嫁时则根本分开。
5.灿斗
  凡男孩子自一岁到十六岁,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日陈夫人生辰的那一天,都必须行"灿斗"礼仪。"灿斗"与平常斗不同,届期陈设五光十色。斗中置一"童子悌"。"童子悌"代表男孩子,如果一家之内,有三个十六岁以下的男孩子,则斗内须置三个"童子悌",每人有一个,各个写着名字记号不可混乱。"灿斗"陈设完毕,置厅堂几上,由道士前来作法。道士在这一天任务忙碌必须挨户做法,他进门即吹"鸣角"摇法铃,俄顷移"灿斗"于小孩床中,如果孩子不止一个则置年龄最长者的床中。道士去后灿斗仍置床中,俟"流芳灯"死后,始可移动。"流芳灯"须待自熄,如中途吹灭,则认为不祥之兆。娘奶生辰行"灿斗"礼,小孩每年自己的生辰,也必备办菜肴,钱纸等供奉陈夫人,民间之俗谓之"烧娘奶纸",这也是彼为迷信的……
6,"出幼"
  "出幼"是男子成人之礼,"上头"是女子成人之礼。今俗二者皆在婚嫁时行之。男子行"出幼"礼时,必起一个名字,留为登载族谱之用。初民社会男女到成年期有"人社典礼"(Initation)仪式勺未行此礼男女都不算为完全资格之人,行礼之后,他们方才能够享受成人的一切权利义务。我国周代有冠笄之礼,与人社典礼意义颇似。在今天看来,这所谓"出幼"与"上头",恐为冠笄之礼的滥觞罢了。
(三)个人生命圈

设计开发:时代贝尔信息科技
鄂ICP备11001189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武汉市上生企业策划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