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民俗 >> 精神风俗 

第三节 岩画与雕塑
1.岩画
  1.岩画--原始人类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的反映自身生活及思想的美术作品就是岩画。岩画是人类原始时代的艺术品。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记述岩画最早的国家。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间的〈史记》就有零星记载,公元5世纪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中记载更多。从古至今我国对岩画的称呼颇多:岭石刻、刻石、画石山、摩崖石刻、崖画、崖壁画、崖画、岩画、岩刻、岩雕等等。现在一般通称为"岩画";外国则称之为"岩石艺术"。称为"岩画",不反映出"刻"的制作特点称为"岩石艺术",相对而言岩画之称又更贴切一些。
  因为"岩画遍布全国,但大多数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大都是古代少数民族艺术家们的创造",所以我们将它列入该书。中国目前发现岩画的地区,东起大海之滨,西至昆仑山口,北达兴安岭,南到左江沿岸,包括16个省区及港澳地区,遍布于100多个县旗。中国岩画大致可分为北方、西南和东南三个系统。北方系统的岩画,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内容以动物为主,风格注重写实,技法多为岩刻,是古代北方草原狩猎、游牧民族的作品;西南系统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内容以人物为主,多表现原始宗教活动,技法偏重红色涂绘;东南沿海系统的岩画,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和港澳地区,内容多与海上活动有关,以凿刻的抽象图案为主要表现手法。由以上分布地区不难看出,北方与西南的岩画,都在今天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北方民族的岩画产生年代大大早于南方,而且流传的时间很长,内蒙古磴口县格尔敖包沟岩画中,刻有7只鸵鸟,而鸵鸟化石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里再未发现过,说明这些岩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韩乌拉山岩画中,刻有大角鹿的图像,而大角鹿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就已灭绝了。南方岩画最有代表性的是云南和广西。云南沧源崖画的制作年代,距今约有3000年左右;广西花山崖壁画的制作年代不会早于两汉。岩画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岩画可以把岩画作为最早的永久性的史书来读。它生动地表现了创作者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原始信仰以及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等。哪里有岩画,说明哪里曾有古代民族生活。岩画创作的年代。就是先民们在那里生活的年代;岩画丰富的内容,正是他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反映。制作岩画的工具,可以反映出当时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水平。而这些作品本身,更是研究原始艺术和 美术史不可缺少的资料。在内蒙古西起阿拉善左旗,东至乌拉特中后联合旗的300公里地段上,分布的数以千计的阴山岩画,分别与匈奴人、回纥人和西夏党项羌有关。
  阴山岩画牛有, 放牧图和征战图;新疆北部的岩画,内容有动物、行猎、放牧、舞蹈等图象。云南沧源岩画,已发现的有几十组画面,每一组包含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物或动物图表,题材有围猎、战争、舞蹈和村寨等场景。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的场面很大,有1300多个人像,大者高达3米多,小者仅30来厘米。人物都双腿*开半蹲,双手向上半举,如马步踏舞、铿锵有力。人 物的周围还画有一些动物、铜鼓、铜锣、藤牌等,像是在举行盛大的庆典或仪式。从艺术角度来讲,岩画无疑提供了具体的研究对象。纯真质朴的艺术风格、源于生活的创作思想、平面造型的表现方法、喜用红色的美学观念等,都为原始艺术研究和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广泛而形象的资料。
  2.绘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我国少数民族的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展。闻名世界的敦煌石窟,共有洞窟570多个,有壁画6万平方米。上自东晋废帝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开凿,下迄元代终止建造的一千年中,汉、氐、羌、匈奴、鲜卑、吐蕃、回鹘等民族艺术家共同创造了这座艺术宝库。敦煌艺术是一部活的 中国美术史,它融会了当时各民族艺术的精华,表现了旺盛强烈的艺术生命力,为我国后世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又表现出画风和技法上承前续后、继往开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点,因而更显蕴涵深厚、博大精彩。石窟寺起源于印度,是一种傍山依崖开凿出来的佛教寺庙,简称"石窟",有时也称"千佛洞"。
  东晋和南北朝时代,许多少数民族画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墓壁画。著名的有河西走廊酒泉嘉峪关十六国墓壁画、北燕,冯素弗夫妇墓壁画、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彩画、吉林集安高句丽 墓壁画、北齐高润墓壁画、尧峻墓壁画、库狄回洛墓壁画、娄睿墓壁画等。辽代画家在我国绘画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阿保机长子东丹王耶律倍擅长画本国人物,他的部分佳作被宋统治者秘藏。"山后契丹人"胡瑰是位多产的画家。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地区的辽代契丹人的墓壁上,也有许多优美的绘画作品,画中所描绘的游牧、狩猎活动更是形象逼真,神态感人。金代女真族著名的书画家有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壕和完颜玮等。云南乌蛮白蛮的画家,著名的有唐昭宗时代的南诏王奉宗和南宋孝宗年间的大理国张胜温等。
  满族王室把书画传为"家法",因而从贵族和一般文人中培养出了一批画家。商塞、允禧、永珞、弘午、布颜图等,以及麟庆的夫人及女儿、"红兰主人"蕴端女等,都是著名的画家或绘画理论家。彝族的漆器装饰画、贵州布依族民间的簸箕画、云南纳西族白沙、束河等村镇的壁画等,都是民族民间绘画中的瑰丽花朵。
  从民族学资料来看,人们施画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建筑物的墙壁、板壁上、生产工具上,生活用具上,乐器上都是施展绘画才能的地方。所以上文所举的一些例子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近年代在一些少数民族民间,还可以见到较原始的绘画工具。 如景颇族的竹笔,是将筷子般粗细的竹管之一端锤砸成绒毛状而成;藏族的竹笔是削成竹签状的;傣族的画笔是一根细树枝;彝族的笔是用一撮羊毛扎就。这些材料对研究远古先民的作画工具不无参考价值。
2.雕塑
  雕塑--少数民族的雕塑种类繁多,有石雕、玉雕、砖雕、木雕、竹雕、桦皮雕、骨雕、泥塑、陶塑、金属塑、酥油塑、面塑等等。最早的雕刻艺术品,是以刻划方式制作的岩画,其次是旧石器晚期的骨刻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刻。艺术成就空前,而又影响久远的雕塑,当数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石窟艺术晶。我国最早的大型千佛洞是新疆拜城克孜克千佛洞。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完成于太和十九年(495年)迁都洛阳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520年一525年),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1万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整个石雕造像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技法精湛,融中西文化和我们民间的其它民族文化于一炉,美轮美奂、瑰丽奇绝。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石钟山的石窟群有16个石窟、130尊造像,是9--12世纪南诏国与大理国期间的作品,雕琢精巧、神态逼真,是研究当时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文物。
  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相当发达,在众多的喇嘛寺院中,都有精美的金属塑像、泥胎金身塑像或木雕像。西藏江孜白居寺的造像,创作手法夸张适度,人物形神兼备,跃然欲动。拉萨大昭寺大殿周围廊殿间装饰的雕刻艺术晶,以及初檐和重檐间排列的重08个雄狮伏兽和人面狮身木雕,风格变化多样,刀法细腻流畅,都是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寺中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尼泊尔公主造像,形体比例准确,神态生动逼真。正殿有大木柱20根,柱上斗拱架梁浮雕精美,有人物和天鹅、大象等鸟兽。北京雍和宫**殿中供有铜质宗咯巴大师像,像后有五百罗汉山,方福阁内有著名的檀香木弥勒站像,全身高26米(地面上重8米),比例匀称,体态伟岸,令人赞叹不绝…
  新疆盛产各种玉石,玉雕艺术历史悠久,作品题材广泛,畅销海内外,倍受收藏者的青睐。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玉雕亦久享盛名。甘肃临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的砖雕、云南大理白族的大理石雕,纳西族的木雕,广西毛南族的石雕、木雕,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雕饰,鄂伦春族的桦树废雕刻,台湾高山族的石刻,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柱雕刻及寨门祭祀装饰雕刻等等,都属于民族雕塑艺术中的花朵。

第四节 生活与信仰
  物质决定意识——我国古代是一个自给自足和自然经济为主的传统农业制国家,大部分人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我们知道传统的农业生产依赖的是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否则灾难或灾害便会降临,使基本生存发生问题。这就形成了我们对天地江河等自’然力量格外信仰的习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主要是指我们传统和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民间信仰,它是人民群众创造,并在人民群众中传承,对民众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的一种精神活动方式。这种方式包括人们对天地江河的崇拜,人们在回顾自己的历程时所形成的对祖先的崇拜和生活中存在的禁忌以及因为人们缺乏科学知识而产生的迷信习俗等等内容。

(一)对天的信仰

  天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是人们可以感知的无边无际的世界,是宇宙。原始人在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的时候,必定电同时认识到了自然世界的存在,其中就有天。天作为一种真实物体崇拜,就源于天的垠无边际和变幻莫测,因此,人们将苍天这一悬浮于头顶上的自然物,拟以为是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有灵魂的物体,并把它想象成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客体。这一客体古人和今人一样,称它为“天公”。它与地母相对应,是因为在原始人的信仰中,天高居于人们生活空间之上,是产生大地中万物的原动力。天的信仰不仅产生了人们直接对天的畏惧和祭祀,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派生或衍生的习俗文化,给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

(二)对地信仰
  地与天相对应,是最具威力的自然物之一。由于它顺时而使万物生长,就像母亲哺育婴儿一样给人类带来食物和生命所需的一切,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地母”。所以管子说地生养万物。除了具有生命之外,在古代人看来,地是具体的一种存在,它有长度、宽度和厚度。《三五历纪》说盘古开天壁地时,地日厚一丈,嫩此经过一万八千年,则地至少有6570000丈厚,约为21900公里,比现实地球的赤道直径12756公里或地极直径127重4公里要厚得多。而从神话角度来看,中国的地形特征所以东低西高,乃是因为共工氏与颛顼争帝位失败时将天柱弄折,地维弄断造成。由于地的博大和不可预测性,使人们形成或派生了许多神秘地对待信仰和习俗文化。
(三)对江河信仰
  除了天地的博大和无时无刻可以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之外,对于原始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水。水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它似乎并不引人注意。但是当水汇聚成一种江河巨流,尤其是出现洪水时,它的力量却是惊人的,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在中国在世界曾经广为流传的洪水神话,不仅是人们对于洪水对人类发展中曾有过的威胁的一种记忆,更是人们对于江河力量巨大破坏性的畏惧。当人们对这种力量拟人化之后,江河的神灵信仰便产生了。古代很早的时候便认识了四渎--即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而古代这四渎都各有神灵主宰,并形成了上由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心态各异的信仰。
(四)对日月信仰
  日月神是对日月实体的一种拟人化形象。关于日神和月神,古代在很早的时候,就已创作了许多神话来加以解释,日是羲和之子。(山海经·大荒南经》里讲:"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人们想象太阳乘着乌鸦巡游于天,照耀大地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有一天,轮流而出的十个太阳一齐出来了,于是有 了舜射十日或后羿射十日的传说。后者还与月神的动人神话结合在一起。而关于月中嫦娥、月兔和吴刚的传说故事,则家喻户晓。对日神和月神要举行祭祀,现在北京还有日坛和月坛,仍然是帝王祭祀日月神的地方。后人今天仍然保留着这些文化古迹。
(五)对星辰信仰
  星辰神是对星辰天体的拟人化形象。星空不仅是对古人,即使对现代人也是最令人遐想。当人们将星星与人类社会相对应,星君的传说和形象便产生了。什么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二十八星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璧;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等,他们不仅拟人化,而且主宰着不同地域和在那个地域中居住的人们。如兖州属角亢、豫州属氐房心、幽州属尾箕、江湖屑斗、扬州属斗牛、青州属虚危、并州属室璧、徐州属奎娄胃、冀州屑昴毕、益州属觜参、雍州属井鬼、三河属柳星张、荆州属翼轸等。很早的时候人们就相信--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今天的现代人中还残存的星命、星相等信仰和观念,都源于古代的星辰信仰。
(六)对风雨雷电信仰
  风雨雷电诸神是对与天相关的自然界一些特殊现象的拟人化形象。风神人们称飞廉(南方)、风伯、风师(北方)。刘向在《列仙传》上讲:"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至以教神农,能人火自烧。往往至昆仑由,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山海经·海外东经》里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汉代时候雷神为一擂鼓的力士形象,《论衡·雷虚篇》记载广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所, 谓雷公。使之左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之意也。其魄然若敝裂者,椎所击之声也。"雷神是个男性,与之相配的是电母,即闪电神。
(七)对土地神信仰
  土地神也称土神或土地公公,为古代社神的俗称。《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土地神为一方乡土的保护神,过去在每一村落都建有土地庙,但大都非常简陋,有的甚至只有四块石头相垒而成。一般在祭宗祠、扫墓、破土之前总要先祭祀土地神。俗传二月初二为土地神诞辰日,届时家家作祭,土地庙中除供拜外,还演戏娱神,为土地公公祝寿。土地神的配偶称"土地奶奶……"
(八)对山神的信仰
  山神是主一处大山或名山的神。山神在很早的时候便已存在,(山海经·海外北经》里面说:"钟山之神,名曰烛阴(烛龙)。"大禹洽水三到桐柏山,但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大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伯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等乃获淮涡水神。这儿的鸿蒙氏等即为当地的山神,可知山神是管一方水土的。除此之外,山神还管人狩猎、人山采药的收获,因此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人山前都要进行祭祀山神的仪式,给山神供奉牺牲。另外山神还管人命运。
(九)对人类祖先信仰
  这是一种人类始祖的崇拜形式,这个始祖他或她,往往创造 或重新再造了人类而获得后来子孙的祭祀和崇拜。如汉族的女娲,便是创造人类的女始祖,她成了汉族共同崇拜的对象。当然,这种崇拜有时因为传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人类再造是因为大洪水后女娲伏羲兄妹结婚的结果,所以,人们不仅崇拜女娲,也崇拜伏羲。各民族都有人祖崇拜或传说,如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白族的观音兄妹、独龙族的嘎姆和嘎莎、鄂温克族的保鲁恨巴格西等。
  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类祖先崇拜是对人类由来的一种解释系统。原始人相信这种解释系统的科学性,并用信仰和祭祀加以确认,在后来的子孙中一代一代地传承,并在氏族部落的融合中,成为人类的共有祖先。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所包含的意思是--我们都是炎黄的后代,炎黄是我们的祖先。这种民族祖先的崇拜,在大部分少数民族中都有存在。畲族、苗族、瑶族以盘瓠即一只五色斑斓的狗为自己的祖先神,人们每年都要加以祭祀,表达自己不忘由来的感激之情。这种民族祖先如基诺族的阿匹额额,侗族的祖先"撤抹并谢"(意即整个侗族最大的祖母),珞巴族的祖先是阿巴达尼,岩胆传下了布朗族等等。
  中华民族祖先的形成表明人们对于族群已经具有了文化和"血缘"关系意义上的区分,这是一种使命感和归宿感共生的信仰形态,在今天依然具有文化认同和族群确认的巨大凝聚力。
  人们对祖灵的崇拜非常虔诚,人类祖先和民族祖先往往建有专门的庙宇给予祭祀,而对家族的祖先,尤其是家族分支中一些重要成员,则在自己的姓氏聚居地,建立祠堂进行按时季的不间断的祭祀。具体到家庭中的祖先,则实行祠堂祭祀与墓地祭祀及年节祭祀相结合的方式,在过年和清明等时节进行祭祀或扫墓,表达子孙对祖先的崇敬和祈求祖灵的保护和祝福。但我国人至今仍把这些内容也视做"十恶不赦"的封建迷信,对此看法,民间也存在着不小的争论和歧议。

上一页1234下一页
设计开发:时代贝尔信息科技
鄂ICP备11001189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武汉市上生企业策划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