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民俗 >> 民间吉神 
茅厕之神
  我国的民俗宗教,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多神教",人们崇拜的神明多、范围广,真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至天界、人间、阴间、山岳、湖海,小至门、床、井、灶乃至茅厕,都有神灵主。茅厕而虽为污秽之所,但厕神的影响在旧时还是很大的,厕神主要有紫姑、坑三娘娘和三霄娘娘。有的地方称厕神为"七姑",是"戚姑"音近之讹。还有地方称作"三姑",为何行三,不得而知,但一般多称紫姑。古代的厕神虽有不同叫法,但历来都是女性,女性每天要上厕所,放个男神不大方便。古代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低,生育也被认为是污秽不净之事,常被迫在厕内生产。所以厕神主要是妇女祭拜。因厕神又称"三姑",故后有人附会为三个姑娘,即"坑三姑娘"。"坑"是茅坑,即粪坑。
  在《封神演义》里,坑三姑娘又成了三座仙岛上的三位仙姑,即云霄、琼霄、碧霄三姐妹。她们还有个亲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财神爷赵公明。赵公明助商拒周,被周将射死。云霄三姐妹齐来为兄报仇。开始她们以混元金斗及金蛟剪屡战屡胜。后元始天尊和老子临阵,把她们的法宝收去,姐儿三个统统战死,三道灵魂直往封神台去了。姜子牙归国封神时,三霄娘娘被封为"感应随世仙姑",执掌"混元金斗",专擅先后之天,凡一应仙、凡、人、圣、诸侯、天子、贵、贱、贤、愚,落地先从金斗转劫,不得越此!书中并加以说明:"以上三姑,正是坑三姑娘之神。混元金斗,即人间之净桶。凡人之生育,俱从此化生也。"
  婴儿降世,先要落在净桶内,虽天子、圣贤出生亦不免,厕神当然威风荣耀!有趣的是,三霄当初与姜子牙等斗法时摆出的"九曲黄河阵",有学者推测,当是华北一带农家的大粪坑!
  紫姑之类虽名为厕神,但受人崇奉并非主要主厕事,而是为问休咎祸福,占卜诸事。紫姑信仰,与后世十分风行的"扶乩"迷信有直接关系,是此迷信活动之滥觞。

功名之神
  四川梓潼县城北有座七曲山,山上有座著名的文昌宫,当地人又叫它"大庙"。文昌宫供奉主管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官名,包括六颗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古代星相家将其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又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尤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说什么文昌"职司文武爵禄之神",所以二神逐渐合二为一。到了元代,仁宗皇帝封梓潼神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
  南宋道士假称文昌帝君的"天启",作了《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一本托名文昌帝君劝说世人行善积德的劝善书。此书在过去十分流行,影响很大,与《太上感应篇》和托名关羽的《关帝觉世真经》,为三大劝善真书。
  明朝末年,张献忠领兵人川,路过这座文昌宫,他见庙内供奉的是文昌张亚子,便说:"你姓张。咱家也姓张,咱家与你联了宗吧。"他就把文昌宫改成了"大庙","太"与"大"相通,这里便又被叫做"太庙"了。张献忠还让人在庙里塑了他的一尊坐像。张献忠兵败后,他的这尊坐像被绵州知府捣毁了。

书生之神
  人们在游览古迹时,有时会看到魁星楼、魁星阁之类的建筑。许多人对这"魁星"的来路不甚了解,但一提起"五魁首",怕是人人皆闻,这是喝酒划拳时常用的酒令。这"五魁首"就与"魁星"有关。"五魁",即"五经魁"、 "五经魁首"。明代以五经即《诗》、《书》、《易》、《礼》、 《春秋》取士,每经所取第一名叫"经魁" ("魁"为"首"意),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简称"五魁"。而"魁"字,则源于古人的奎星崇拜。
  学而优则仕,是封建时代的金科玉律。魁星掌握着文人们的荣辱成败,自然非同小可。尽管它鬼里鬼气,却极受读书人崇拜。有些人在考试时,在座右贴上魁星像。有的还在怀里揣上泥塑小魁星,以求神明保佑,文运亨通。
  过去魁星楼、魁星殿遍布宇内,尚有部分保留至今,其中饶有味道的魁星像,要算昆明龙门之上的石魁星了。龙门是雕凿于滇池西山悬崖峭壁上的一组石雕建筑,为滇中第一胜境。而龙门上的魁星石雕更给胜境增色添辉。
  滇池空阔浩渺,波光粼粼,龙门高出滇池300余米,恰似腾空出世,气宇轩昂。龙门南侧土红色峭壁有如金榜高悬,人称"挂榜山"。龙门本在陕西韩城县与山西河津县之间,古时河津又叫龙门。成千上万的大鱼聚集在龙门之下,如能跃过者,即变化为龙,可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旧时的科举试场被认为是选拔英才之地,考场正门就叫"龙门"。北京的贡院是明清两朝的中央级考场,除正门"龙门"外,里面还有"内龙门"、"第三龙门"。连贡院对面的一条胡同也被叫做"鲤鱼胡同",暗寓"鲤鱼跳龙门"之意。贡院原址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鲤鱼胡同尚存。
  昆明龙门的魁星点斗,与挂榜山及"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的传说巧妙的结合,便给这里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想当年,有多少读书人登临此境,拜魁星,礼龙门,望挂榜,陶醉于那美妙的"金榜题名时"的梦想中!

麻姑女神
  麻姑是中国传说中有名的女寿仙,"麻姑献寿"是民俗画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但麻姑的来历,却有一些不同说法。《神仙传》里说,有个东海人叫王方平,当过官,精通天文历法,以后弃官入山修道,成了仙人。王方平有个妹妹叫麻姑,是个漂亮姑娘,年岁十八九,穿着绣花衣服,光耀夺目。她的本事有惊人之处:一是能穿着木屐在水面上行走,可与达摩祖师脚踩芦叶渡海相媲美。二是能掷米成丹砂。
   还有一种说法,麻姑是十六国时后赵的麻秋之女。麻秋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将军,当时民间夜里有小儿啼哭,母亲就拿这个恶魔来吓唬孩子:"麻胡来了!""麻胡"即指麻秋,也是胡人,麻秋抓来许多民夫筑城,昼夜不停,只有凌晨鸡叫才能稍稍歇息一会儿。麻姑十分同情这些苦工,就偷偷学鸡叫,她一叫,群鸡齐鸣,民夫就能早点收工。后来此事让麻胡知道了,要找女儿算账,麻姑赶紧逃走,后人山修道成了女仙。
  麻姑曾自诩她已经看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还说现在的蓬莱水也浅于旧时一半,将来还会变成陆地。沧海变成一次桑田,不知要经过多少千万万年。麻姑已经见过三次沧桑变化,她该有多大寿命?虽说她长得像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可她的实际岁数是无法估算的。麻姑做个女寿星当之无愧。民间又传说王母娘娘三月初三过生日时,举办蟠桃盛会,麻姑特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酒,献给王母,这就是所谓"麻姑献寿"。
  今天的麻姑形象多为绘画和工艺品,或腾云,伴以飞鹤;或骑鹿,伴以青松;也有直身托盘作献物状。手中或盘中,一般有仙桃、美酒和佛手。过去给女者祝寿常送麻姑献寿图,而给男者祝寿则送南极仙翁像。

幸福之神
  幸福长寿为人们所期望,而某些长寿者则成为世俗崇拜的偶像。古代长寿者中,名气最著者大概要属彭祖了。
  彭祖从夏朝活到商末,寿年八百岁。当时人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十来岁,彭祖为何活了如此之长?有人说,彭是个烹饪专家,能烧得一手好菜,最拿手的是"野鸡汤"。他曾把这野味汤奉献给天帝,天帝虽为宇宙之主,却从来没有品尝过如此美味佳肴,心里一痛快,马上赐给彭祖八百年寿命。这当然是神话。  还有人认为彭祖长寿是因为常吃桂芝,还很会导引行气,是位大气功师。彭祖活得这样长,引得商王十分羡慕,就派了个心腹彩女(宫女)问道于彭祖。彩女见了彭老先生,请教延年益寿之法。彭祖说:"我是个遗腹子,三岁时母亲又死了,因为活得太长了,已经死了四十九个太太,还死了五十四个儿子,如今已成老朽,没多大活头了,不值得宣扬。"彩女哪肯罢休,软磨硬泡,到底从彭祖那里学得房中之术,带回向商王汇报。
  彭祖的几位高足如青乌公、黑穴公、离娄公等,也都活了数百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乌公。青乌公得了彭祖的真传,修炼了四百余年而得道。青乌公还有一门独特的学问,对后世影响很大,这就是堪舆风水之术。中国人认为祖先坟墓的风水会影响后世子孙的命运,据说这套理论就是青乌公传下来的。所以,青乌公堪称中国第一位风水先生,后世的风水先生们都尊他为祖师爷,其术也因此又称"青乌之术"。
  远古时人们平均寿命不过三十来岁,五六十岁就算长寿,七十岁已经不得了,彭祖大约是个很懂健身术的长寿老人,在当时极为罕见,由于人们夸大渲染,或者干脆是他自己虚报谎称年龄,这位寿星老儿逐渐变成了寿年八百。彭祖在民间还成了长寿的象征,有寿联云:
福禄欢喜,
彭祖无极。
  彭祖的大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屡屡出现,如《论语》、《吕氏春秋》、《庄子》、《楚辞·天问》等都提到过他。在古人心目中,彭祖还是一位著名的房中术大师。
  所谓"房中术",本来是指男女在房事中节制性欲、养生保气的方法和理论,并非后人误传的是专门讲解各种性技巧的(当然房中术也涉及了这些内容)。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大批竹帛书中,就有5种属于古代房中医学的著作,分别写名为《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方》和《杂疗方》,这些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医学著作,弥足珍贵。在《十问》的第六篇《彭祖之养阴治气之道》中,就假托王子巧父(王子乔)与彭祖对话,彭祖介绍了如何保养"竣精"(阴精)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强 调要进行房事保健,节制房事,固守精美,避免阴精漏泄耗损,只有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在房中术经典著作《素女经》中,亦借彭祖之口,强调了男女交接之道(性生活)与延年益寿关系  王使彩女问彭祖延年益寿之法。彭祖曰:爱精养神,服食众药,可得长生。然不知交接之道,虽服药无益也。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意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把懂得"交接之道"提高到"不死之道"的崇高地位。书中详细论述了男女交合前的心理准备和如何和悦心志,互相感应,以及各种交合方法,男女性兴奋反应,气功导引方法,男子不泄之利,还有优生问题。其中许多观点符合养生之道,并运用了仿生学,使房室生活艺术化,并与医疗学结合起来,确有价值。但因时代局限,书中也有不少糟粕,如"多幸后宫","多御少女而莫数泻精,使人身轻,百病消除"等说法,无疑是荒唐的,应该批判的。
  在隋唐时成书的《古今录验方》中,收有《素女方》七篇,传为彭祖所传秘方。这些药方据现在医学专家考证,确有房中除病之效和养生保健功用,有的沿用至今。如今之六味地黄丸,即由更生丸加减而成。彭祖不愧是一位传说中的房中术大师。

文武财神
  人们追求、向往美满富裕的生活,而这种好日子在许多人看来,是与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寡直接相关。于是,崇奉财神,希冀财神保佑自己发财,成为人们普遍心理。这种心理和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迎财神"、"祭财神"等重要民俗活动中。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盛大的全民节日。其中除夕又是春节中最热闹的一天。除夕之夜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即迎财神。人们吃罢饺子(又称"扁食",有些地方还称做"财神爷给的元宝"),彻夜不眠,等待着接财神。"送财神"的,其实是叫卖印制粗糙财神爷像的小贩。这种活计是一些贫寒子弟,特别是穷孩子的临时生意。他们低价买来财神像,穿街走巷,挨门挨户叫卖:"送财神爷来喽!"户主绝不能说"不要",而要客客气气地说:"劳您驾,快接进来"。几个铜子就可买一张,即使再穷的人家也得赏个黏豆包,换回一张。一个除夕之夜,有时可接十余张。这是为了讨个"财神到家,越过越发"的吉利。到了初二,还要祭财神。即把除夕接来的财神像纸马,集体祭祀一番,然后焚化。祭品多用活鲤鱼和羊肉,取"鱼"、"羊"之合了为"鲜"意,以表示新财神降临,今年发新财。年饭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特别是这一天广安门外财神庙开庙,届时人山人海,趋者蚁集,香火繁盛。庙中有许多纸制元宝,买几个元宝带回,说是向财神爷"借"到了元宝,今年准会大发利市。庙旁的一些元宝摊子,有的只做一天生意,即可维持一家人大半年的生活。因为"借"宝者不惜重价,利市三倍。更有用金纸做成驮聚宝盆的金马驹者,价格奇昂;但决不愁卖不出去,迷信"金马驮聚四方财"者,大有人在,舍得用重金"借"走。
  翻翻财神纸马,品种颇多,大致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类。
  民间年画中,有一类文财神题材。画中财神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蹬元宝。文财神的打扮与天官很相似,最大的区别是:天官神态慈祥,笑容满面;而文财神有一种面目严肃,脸庞清癯,据说这就是比干。
  比干成为财神,并非本人是个头号财主。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比于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曾化装成老翁)送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爱戴、称赞。当时,在比干手下作买卖者,都没有心眼儿,大家公平交易,谁也不会坑骗淮。自古道:"无商不*"!把比干这位头号童叟无欺的正派君子,当作财神, 当然是人人敬服的了。
  另一位文财神,倒是个曾经从商,发了大财的大富商,他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传说他浮海到了齐国,在齐国经营农业和商业,发了大财。因他是在功名利禄场中"翻过筋斗过来的",所以他三次发财,三次都把所得钱财分散给穷朋友和疏远的亲戚,把"金钱"二字看得很淡薄。最后他积了一笔大财,在陶邑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还有一种说法,他为改换名姓,想到自己是逃出来的,故改姓"陶"(逃);自己曾任高官,常穿红袍,故名"朱",位在公爵,故叫做"陶朱公"。范蠡能发家致富又能散财,在人们心目中是位难得的偶像,故其成为文财神,也就名正言顺,理所当然了。
  在所有武财神爷中,以赵公明(赵公元帅)名气最盛。赵公明为道教神明,是个虚构人物。道教说他姓赵名朗,字公明。与钟馗是老乡,陕西终南山人氏。秦朝时,避世山中,虔诚修炼。以后汉代的张天师收他为徒,命他骑黑虎,守护丹炉。赵公明吃了师父赠送的仙丹,遂变化无穷。天师又命其守护玄坛--道教斋坛。天帝封他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故世称其为"赵玄坛"、"黑虎玄坛"。
  在元末明初,赵公明的形象被描绘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多须,胯下一只 黑虎。这正是民间所祀武财神赵公帅的典型图像。世人买卖求财者,"可以对神(赵公明)祷,无不如意"。
  民间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黑面浓须,顶盔披甲,持宝擎鞭。但不跨虎,以区别作为四大天将之一的赵公明。赵公明画像周围,常画有招财童子、聚宝盆、大元宝和珍珠、珊瑚之类,以显示财源茂盛。因传说赵公明曾做鬼帅,有除瘟去疟、消病禳灾的能耐,所以过去农村在猪栏门上,常贴有一种叫"打猪鬼"的栏门画,上面画有一对蓝面赤须、手执双剑的赵公明,用以保护家畜的平安。

万能之神
  关庙所祀神明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俗称"关公"。从魏至唐,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太大,自宋以来,方声威大震。宋代封其为"义勇武安王",明朝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他的封号甚至超过人间帝王,因为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皇帝敢自称"大帝"的!其实,关羽生前的最大军衔不过"前将军",最高爵位是"汉寿亭侯"。在关键时刻,关羽连自己的性命也没能保住,落了个身首异处,实在没见有什么"神通"。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圣人"之称,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并立,故关庙又称武庙。民间相信关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多种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孺长幼对"万能神"关圣帝君的顶礼膜拜,是远远超过孔老夫子的。再者,关羽是一位义结千秋、忠贞不二的英雄好汉,"桃园三结义"是江湖义气楷模,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历代统治者也很乐意用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羽,来"教化"臣民,维护封建秩序。

工匠之神
  鲁班,是中国名声最大、影响最久的行业神,木、瓦、石等土木建筑行业尊其为祖师爷。人们生活离不开泥瓦行,所以鲁班庙也就星罗棋布。鲁班是个历史人物,他是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位著名工匠,活了七十岁。鲁班又叫公输般,因是鲁国人,故又被叫做鲁般或鲁班。鲁班是当时最出色的工匠,有着高超的技术,被誉为"天下之巧匠"。
  传说鲁班爷修了座赵州桥(其实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所造),张果老想试试石桥坚固与否,就约上仙人柴荣。他倒骑着驴,驴背的褡裢里放着"太阳"和"月亮",柴荣的独轮车里载着"五岳名山"。二人一上桥,把桥身压得直摇晃,鲁班赶紧跳到桥下,用双手把桥托住。二人带着日月五山顺利通过了石桥。如今桥面上还有驴蹄子印和车道印呐!
  在香港,泥水、木工、搭棚"三行"工人,把农历六月十六定为"鲁班节"。这一天,全港建筑工人放假一天。白天去最有名的青莲台鲁班古庙敬 香参拜,隆重祭祀,入夜则大摆筵席,开怀畅饮,与神同乐。"三行"工人们认为喝了先师的诞辰酒,可保全年平安无事。
  鲁班虽被奉为行业神,但他与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佛完全不同。在鲁班传说中,他是一个面貌和善,衣着破旧,四处奔波,为同行排忧解难的忠厚长者。鲁班爷是中国能工巧匠的卓越代表,他是劳动人民非凡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化身。

文字之神
  传说苍颉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神人,他的品德高过大圣贤,长着四只眼睛,神光四射。苍颉"生而能书",发明了文字。也有说他见了鸟兽在地上留下的爪蹄痕迹,心有所悟,而创造了中国的象形文字。苍颉被神化为天神下凡,他有超过凡人一倍的眼睛,这样就使他具有远远超过常人的特异功能,能看得更多、更远、更清,因而才能创造非凡的业绩。
  其实,造字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种群体活动,并非是一个什么天才人物的独家创造,而是许许多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其中也不乏聪明智慧之士,总结广大群众的集体创造,进行不懈地整理、加工和提高。这些人对文字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苍颉就成了一个突出代表。
  苍颉又作仓颉,是个传说人物。传说他是黄帝时的史官,所以他的家乡叫史官乡。他的名字和造字功劳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在许多古籍中。苍颉大概是个对整理古代文字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或者说,他是许许多多文字创造者的化身。
  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标志,一个里程碑。

陶器之神
  宁封是传说中黄帝的陶正,也就是当时专门管理制造陶器诸事的官。宁封很会烧制陶器,而且技艺超群。相传,有一天他正在烧陶,有个人路过这里,愿意帮助烧烧火,宁封高兴地答应了。这位不速之客出手不凡,他烧的火能出现五色烟,制出的陶器不知比宁封高出多少倍。宁封拜这位奇人为师,得到了真传。有时兴起,竟能跳进火窑里,随着烟气上下升腾。 后来蚩尤作乱,黄帝打不过蚩尤,便来找宁封,请他出主意。宁封送给黄帝一部仙书《龙跷经》,黄帝得以御云龙以游八极,终于打败了蚩尤,于是拜宁封为"五岳丈人",让他管领川岳百神。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向自然界斗争中迈出的一大步,具有重大意义。宁封是个传说人物,陶器也不会仅是他一个人的发明创造,但在他身上集中了远古人民的聪明才智,他成了集体智慧的代名词。
  除宁封外,还有个陶神叫昆吾。《世本》说:"昆吾作陶。"据说,昆吾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人,为夏王烧制了第一批陶器,甚至说屋瓦也是他发明的,代替了房屋顶上的茅草。夏族为陶器的创始者之一,昆吾是其杰出代的,代替了房屋顶上的茅草。夏族为陶器的创始者之一,昆吾是其杰出代表,自然被挑选出来敬为神明了。

设计开发:时代贝尔信息科技
鄂ICP备11001189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武汉市上生企业策划咨询有限公司